低合金钢轨钢
钢轨是铁路轨道的主要部件,是冶金产品中一个专用钢材品种,钢轨承受列车的重量和动载,受力复杂,轨面磨耗,轨头受冲击,还要受较大的弯曲应力,主要的损伤形式有:磨损主要是上股侧磨和下股压溃,屈服强度不足引起的波浪磨耗以及韧塑性低导致的脆断、剥落、掉块、轨头劈裂、焊缝裂纹等。所以对钢轨钢的基本要求包括:耐磨性、抗压溃性、抗脆断性、抗疲劳和良好的焊接性。
按强度等级划分钢轨应分为下列几类:
(1)标准钢轨,抗拉强度685~835MPa;
(2)耐磨钢轨,抗拉强度880~1030MPa;
(3)特级钢轨,抗拉强度1082~1225MPa;
(4)抗拉强度>1400MPa的钢轨在研制中。
20世纪初采用的是50kg/m轨,现在国际标准轨为60kg/m,美国重轨为77kg/m,俄国和东欧各国为75kg/m轨。
铁路运输和铁道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和未来10年,对钢轨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轻钢轨钢轨常见低倍缺陷
钢轨低倍缺陷通常指钢轨试样经酸腐蚀后在其全断面内所暴露出的经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可见的冶金缺陷。钢轨低倍缺陷有如下类型:
(1) 氢裂。氢裂是指钢轨经酸腐蚀后,出现在其断面内(通常多出现在头部)的斑点。这种斑点其纵剖面多呈白色,故也称“白点”。白点是由于冶炼或浇铸过程中脱气不良,随着温度的降低,氢在钢中溶解度变小后析出所形成的一个个微小气孔。这种缺陷采用酸腐蚀或超声波探伤方法很容易发现。
(2) 缩孔。缩孔是指钢轨经酸腐蚀后,出现在腰部中央或散布在腰部区域的一种肉眼可见的裂纹,它是由于在钢轨轧制后切头长度不足而残留在钢轨上造成的;也有的是因冶炼不正常造成钢锭或钢坯在冷凝时,缩孔过大侵人本体造成。
(3) 皮下气泡.皮下气泡是指钢轨经酸腐蚀后,在其断面距表面很近区域内存在类似于蚁窝样的针状空洞。这种缺陷多出现在钢轨头部和底部距表面一定距离处。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有多种,如冶炼过程脱气不充分;炉料、铁合金或钢锭模烘烧不良等。
轻钢轨